腹泻,俗称“拉肚子”,指大便比正常次数增加,性状发生了改变,患者会有里急后重感。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腹泻,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两种,前者起病急,周期短,主要和感染和中毒有关。
慢性腹泻起病慢,是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~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,发病原因更为复杂,可为感染性或非感染性因素所致。以“腹泻”为主要症状的病人,多数患者却系一般的肠道炎症,消化不良,菌痢之类。
其中少数慢性腹泻患者,却是恶性所致。也会出现慢性腹泻,且久治不愈。由于人们往往掉以轻心,简单地认为是炎症、受凉等,往往会贻误病情,造成重大疾病的误诊、漏诊的终生遗憾。
所以,一旦拉肚子持续一周以上,切不可随便认为是炎症、受凉等,从而失去发现早癌的良机。必须到医院查明病因,对症治疗。
一、 结直肠
便秘、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,这两种症状也可能是肠的信号。
展开剩余78%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,随着癌肿的发展,患者会逐渐出现腹痛、大便出血、肠梗阻、腹部包块等症状。
1)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,是早期发现的重要指标。
2) 刺激肠道,会使原本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,便秘和腹泻的情况交替出现,晨起泻等,尤其是伴有黏液血便、脓血便、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。
3) 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、消瘦、无力时,更要高度警惕。当出现症状时,患者务必要及时就医。
4) 初期还会有便血的症状,而这特别容易与痔疮混淆,导致很多患者在被确诊时已是晚期。80%以上的结直肠患者被误诊为痔疮。
另外,可能压迫直肠静脉,使血液回流受阻,从而继发痔疮,因此病变更容易被痔疮的表象所遮掩。
如果是痔疮造成的出血,那么血与粪便是分开的;如果是,通常血与粪便是混合在一起的。
有些病人还会发现,粪便中混合着黏液,就像浓痰一样,这是个危险 的信号,可能是肠炎,也可能是破溃出现感染。
推荐检查:直肠指检、结肠镜结合病理活检。
二、胃
在我国各种消化道恶性中居首位,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遗传和基因、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,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,与一般胃肠炎非常类似,腹泻伴恶心、反酸,因此很容易被人们忽视。
1) 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、大便呈黑色,同时伴有食欲不振、体弱乏力,以及恶心、胃部灼热感、上腹隐痛或胀痛等症状时,要考虑可能。
2) 尤其是40岁上的中年人,以及平时患有慢性消化道溃疡的人更应该注意,及时做胃镜等排查。
3) 由于发生在腹部较高的部位,所以通常是以腹泻症状呈现。腹泻与一般的腹泻有所差别,通常会伴有上腹部胀痛的感觉,且不会出现便秘,此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胃镜检查。
推荐检查:胃镜、胃功能四项、HP检测。
三、肝
一般会伴有肝硬化出现,容易导致门静脉高压或栓塞,引起肠壁水肿、肠道蠕动加快,消化与分泌功能紊乱,进而造成腹泻。
研究显示,约有半数的原发性在确诊3个月前会有腹泻症状,而且每次腹泻次数2-20次不等。
因此,如果肝硬化患者有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症状出现,一定要记得及时就医。
出现腹泻为首发症状者不乏鲜例。有人曾对3254例病人统计中发现,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占5.8% 。
发生腹泻的原因,是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,可产生胃泌素、血管活性肽、前列腺素F2等物质,肥大细胞受到这些物质的刺激后,便会增殖并释放出过多的组织胺,促使肠道黏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,肠液分泌增多而引起腹泻。
推荐检查:血清甲胎蛋白(AFP)、B超、CT等。
除此之外,还有也会有腹泻、消化不良症状。
便秘、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,这两种症状也可能是肠的信号。拉肚子是很常见的小毛病,但如果伴随着上述症状的话,千万不要掉以轻心,早日揪出隐藏的重大疾病危险因素,及时诊断病因所在,防患于未然。
“全程无痛”诊疗技术,轻松解决肛肠疾病
“全程无痛”微创手术是丹东市第一医院六道口院区肛肠科成功开展项目,将肛肠手术从麻醉方式、手术方式、换药方式均做全面改革,实行术中睡眠麻醉、术后长效麻醉和微创手术相结合,使患者从检查到手术,术后愈合全过程微痛甚至无痛,正常饮食,不控制排便,基本不影响生活和工作。
发布于:辽宁省极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